图片27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现在国务院工作文件中,“双创”浪潮风靡,众创空间、联合办公空间等“新型共享办公空间”迅猛发展。疫情让出现已久的线上办公真正融入上班族的生活,集体办公场所不再依赖固定的蜂巢式卡座,有网便可随时工作,办公与生活空间联系更紧密,这样混合多样的办公体验点燃了上班族们向往更美好、灵活自主的办公场景。疫情常态防护下,通勤综合成本与过程安全性成为关注点之一,办公场所从在CBD商务办公区聚集趋向于多元中心社区化发展,建立联系是疫情后重返办公室的主要动力,办公的交往协作意义突显。另一方面,商务办公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引力中心,在市场存量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传统办公空间亟需变化以适应更灵活自主、功能复合、物理促进高效协作的办公需求,让城市商务办公空间重焕活力。共享办公空间应从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出发,在办公与体验需求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才能提升幸福感,助益集体办公高效协作。
办公空间为一群有着共同目标的人们相聚、合作、建立联系提供场所,在共享办公社群中,灵活便利性、资源共享、交往中的体验感、社群意义等被突显,在设计层面应考虑以下原则:
1、单元模块灵活可变
提供多种不同形式、不同尺度、灵活可变的办公单元组团模块,提供多种类型个人、多人的基本办公单元模块,避免单一模块化,鼓励用户根据自己活动内容需求调整空间布置。动线组织上采用“办公+活动”,围绕公共交往共享空间展开,缩小个人办公领域,团体空间紧凑布局,以共享服务为节点,促进办公组团间的“邂逅”。
2、融入引导体验
空间环境促进创意型工作激发灵感,因此让共享办公用户产生社群文化认同、归属感,提升办公体验对行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色彩、质感、肌理、绿植、装置艺术、导视系统等视觉印象,结合共享办公用户行为方式、心理偏好等因素,选择划分空间的界面和材料。借助地面与顶棚增加引导性设计界面,人们行走路径融入探索体验感,增加趣味性。空间尺度与细节上充分考虑人文关怀,选择温暖柔软的材料,活泼的色彩搭配,促使大脑兴奋激发创新力,提供交互分享与展示界面,营造社群交往氛围。
3、丰富空间层次
避免因复合功能生硬叠加而最终沦为消极空间,通过架空、抬高、错层、材质镂空、吹拔等方式柔化空间边界,让用户感受到空间可视、可达、可利用,使个人或团队间的空间领域独立而不封闭。边界划分兼顾个人空间私密安全的情感需求,个人空间迷你化,交通辅助空间除组织流线外赋予使用功能,将大通铺式办公空间化解为多个灵而巧、小而精的空间组团,弹性过渡半私密空间,外部相对开放,更贴近人们的社交习惯,营造社交氛围。
4、社区尺度的舒适生活圈
将共享办公空间首层融入城市15~20分钟舒适生活圈,不仅向用户个人与企业提供服务,同时向周边开放服务,提供更平等包容的交往机会。功能上首层与社区生活服务合作,如众创空间、学习中心、咖啡馆、健身房、共享厨房等等,分时段分别服务于办公人群和社区,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空间上由同层空间互通扩大为垂直向开放交互,建筑表皮向社区开放,首层与袖珍公园、城市客厅连接,或根据共享办公社区主题打造临街界面,使得办公社群更好地融入为区域中更多人提供服务。首层大堂成为街景一大特色,办公空间设计贴近本土,本身成为社区活跃中心,将传统密集匆忙的CBD区改造成多元化、多功能用途的城市客厅。建筑边界向城市公共空间过渡,带动周边环境整体活跃气氛,形成区域创新社区氛围,对调节用户工作状态,保持脑力活动持久高效有着积极作用。
疫情后,混合办公体验让人们对办公模式与环境有了新的思考与期待,为了更符合新的行为习惯,办公空间设计应围绕人的行为需求与情感体验展开。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提出单元模块灵活、融入引导体验、丰富空间层次、舒适生活圈四个方面的共享办公设计策略。希望为共享办公空间,存量办公场所改造提供新思路,营造能够激发高效工作的物理空间,提升办公体验的幸福感,促进协作共享共赢,带动社区经济氛围,激活城市办公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