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入到医学科研工作者的许多方面。在中医实验室里,将中医药的化学成分分离提取,目前使用的技术还包括人工智能,包括质谱研究、高效液相等,全部应用于数据采集和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
在药物学研究中,常研究显微镜下的图像,图像分析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面。若干年前,绿色荧光蛋白的诞生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可视化技术可以用来研究人体内的生命过程,其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运用人工智能。例如,人体内的酸碱度可以通过光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同酸碱度表现为不同波长的光,因此可以看到酸碱的程度,其中还可以应用人工智能。
接下来在中医领域还可以做更多的人工智能尝试,通过云计算、云数据、5G网络等技术,把从各个独立实验室获得的信息拿到一个平台上综合分析。
当前,以青蒿素为主导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研究小组主要从事青蒿素作用机制研究、耐药机制研究和青蒿素联合治疗等。
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青蒿素,已在临床应用数十年,为什么要对其机理进行研究?实际上,药理学是其精确应用的关键,明确其作用机制在临床上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对青蒿素抗疟作用的看法不一,对其机制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当屠呦呦获得诺奖后,华人青年学者王继刚的论文指出,用青蒿素杀死疟原虫是一种多靶点原理,青蒿素可与疟原虫100多种蛋白质共价结合。多靶点研究的结果还囊括了以前一些单靶点的学说。在了解青蒿素抗疟机制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