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将物联网感知设备看作是智慧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
智能城市的推进已经在1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成果,特别是各种网络手段的运用,市民们也感到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发生了变化。然而,进一步升级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城市物联网感知设施,将成为一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城市智能化任务。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中植入感知设备,形成泛在感知网络,采集各种领域的数据,是城市数字化的基础。目前,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显然尚未形成大规模感知数据源,“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数字化孪生城市”,这有赖于未来物联网感知网络的部署。
二是固移融合、宽窄化结合是物联网对接入能力的要求。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打造支撑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能力,正是目前业界推进的方向。
固移融合方面,作为物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对移动物联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于2017年和2020年分别发布了促进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文件,并且在全国推广了移动物联网优秀案例征集,到2020年底,三家运营商的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1.36亿户;固定物联网则更多针对局域物联网,利用固定宽度的网络和网关设备,实现相对固定的物联网设备接入,这一领域在国内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一些企业已经脱颖而出,如涂鸦智能。
宽窄性结合方面,工信部2020年发布的推动移动物联网发展文件(25号文)明确提出了“建设NB-IoT”、4G与5G融合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系统正是推进了从宽带到窄带、高成本到低成本的多层次接入体系。当前,NB-IoT已经成为无线宽带、低速率、低成本物联网接入的核心方式,Cat.1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成为物联网中高速接入的主要方式,4+和5GeMBB构成了4GCat.4+和5GeMBB的高速、高带宽物联网接入方式。
三是城市公用事业与建筑仍然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
长期以来,城市公用设施是物联网应用的主要场景。例如,NB-IoT的发展历史就是伴随着城市水务、燃气智能化升级的过程,目前NB-IoT连接已经成为NB-IoT连接规模最大的设备。显然,仅实现抄表的智能化还远远不够,以智能抄表为契机,推动物联网在全行业的广泛、深入应用成为目标。目前,市政公共设施智能化程度还很低,从《十四五》规划来看,这一领域将是未来5年物联网的重点。
此外,城市建筑中存在大量物联网应用场景。GSMA在其年度移动经济报告中预测,2019-2025年间,全球智慧建筑领域的新增接入网将超过50亿,成为新增接入网数量最多的细分领域,其中节能方面就形成了明显的投资收益。以物联网推动建筑智能化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要求,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