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16
物联网从上到下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主要指各种芯片、MCU、感应器等芯片,主要功能是实现物端智能,以及提取物品本身的信息;传输层,主要是指通信网络,也就是帮助终端接入网络的通信模块,根据不同的需要,应用不同的网络;平台层,主要是指云平台和操作系统,所有终端接入网络之后,数据需要汇总到云平台上,实现终端状态数据的计算、存储;应用层,主要是指各种类型的应用终端,同时也包括应用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在平台层,用户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对终端进行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以实现数据的应用。
感知和传输层首先获得了好处。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大量终端访问物联网,随着网络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加,平台层也将同步成熟。感知和传输层将首先受益于开发。在产业链价值分配方面,尽管感知层和传输层的整体价值要低于平台层与应用层,但鉴于物联网在整个市场中的巨大份额,仍有很高的价值,并且是最肯定地受益于物联网发展的。
智能型控制器,智能终端装置。一般情况下,智能控制器(MCU)是以单片机(单片机)或DSP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经外围数字电子线路后,按不同需要放置计算机软件程序。它是综合通信技术、感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多项技术的核心控制元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智能控制器,使终端整机产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是典型的嵌入式软件产品。现在智能控制器主要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电动工具和工业设备设备、智能家居、锂电池、医疗器械和消费电子等领域,产品种类繁多。
控制台是自控系统的大脑。自控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用控制器可以自动地改变(或操作)被控制对象(如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些物理量。将实现自动化控制所需的各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这种组合叫做控制系统。自控系统主要由检测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器、被控器等部分组成,其中控制器负责接收来自检测变送器的信号,通过对比工艺所需维持的设定值信号来获得误差,按照预先设计的控制规则进行计算,并根据偏差大小和变化趋势计算。通过特定信号把操作结果发送到执行机构。所以,控制器在家用电器、汽车、工业设备等自动控制系统中起着“大脑”的作用。
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智能控制器,丰富的应用场景模式。智能型控制器是集电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自动化、医疗电子等下游行业为核心零部件,是在原有控制功能基础上不断进行智能化扩展的高附加值产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产业上游原材料成本占比达公司成本的八成左右,主要集中于ICIC、分立半导体器件、PCB、电阻、电容等元件。原料主要为标准化产品,智能控制器厂商可批量采购,厂商结合指定的IC芯片和微处理器(MCU)芯片,辅以相应的外设模拟及数字电路,并置入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形成定制化智能控制器。
智能型控制器产品升级趋势明显。工业电子智能控制器上游原料以集成电路、分立半导体器件、PCB、电阻、电容等元器件为主,下游行业为家电、电气工具、智能电源、保健及护理产品、汽车电子、智能建筑及家居等各类工业设备产品。由于传统终端的不断更新换代,MCU芯片由8位、16位提升到32位以上。智能型MCU正朝着系统规模、计算能力、产品升级趋势、技术难度和附加值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
智能控制器的发展对物联网时代的要求。在智能控制器中,集成了许多功能,如感知类,探测类,以及通讯、图像采集等新功能。而新的需求对智能控制器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产品的附加价值也在增加,产品单价提高,利润空间更大。主控厂商在资金、技术和客户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能更快、更好地应对产品升级,从而扩大市场份额,而单价的提高也让厂商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实现更大规模的利润增长,同时也让厂商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实现更大的利润增长。
智能化的生产模式转向了ODM和JDM。智能型控制器供应商的生产模式包括OEM、ODM、JDM三种生产模式,参与智能控制器生产的厂商主要是终端厂商、电子代工厂及专业第三方控制器制造商。厂家倾向于把智能控制器的好产品交给第三方智能控制器。从产品创新角度出发,考虑成本因素,智能控制器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技术和经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较高附加值的整机产品,日益增多的终端厂商选择产值相对较低的智能控制器转交给第三方来生存,通过细化分工来进行产品研发,
提升效率。
国产智能控制器厂商市占率偏低,国内厂商借疫情控制较好的红利蚕食高端市场,行业天花板较高。智能型控制器市场庞大,伴随着智能化提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目前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仍有广阔提升空间。随着传统设备厂商对设备智能化的要求逐渐提高,种类逐渐增多,对于上游智能控制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于智能控制器厂商的方案,对型号选择、成本及其它要求也较高,头部厂商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智能控制器厂商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