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运营商和公有云公司都被认为是部署和管理边缘工作负荷以及应用程序的最佳人选,这使得情况更加平衡。对运营商来说,承担这个责任并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将是对部署边缘节点的一个自然扩展。已经是事实上的企业级云服务供应商的中国云供应商有很多优势,比如它们拥有丰富的云资产、有以前的中央云服务经验以及庞大的企业用户等。
在边缘计算中,未来部署边缘节点的数目是确定整个生态系统投入的关键。因为这一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而且边缘硬件的数量最终会受到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的影响,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还没有清晰的数据信息。
在深入分析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规模以及被调查公司分享的观点和数据后,发现到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行业年收入将达到70-130亿人民币(1020亿美元),不到云计算收入的5%。长期来看,其中一家被调查的公司认为,在最好的情况下,边缘计算每年能带来30%的年收入。如果这一设想在15-20年内实现,那么就可以推测,到21世纪30年代初,边缘收入将达到400-500亿(60-70亿美元)。
边缘计算三个阶段的部署。
第1波:试验和小型定制部署。
在第一波,进行大量边缘计算实验,为未来商用奠定了重要基础。边缘计算部署验证增多,部分测试转向小规模部署。目前,边缘计算的部署大部分都是私有的、定制化的应用程序,以满足企业需要,比如智慧港口、智慧园区或智能工厂等,而且边缘技术主要是本地部署。在这一阶段,还将出现对现场直播(智慧体育馆)这类公共应用的测试验证和演示,尽管规模有限。
第2波:商业规模初步形成。
目前,5G网络正在日益普及(截至2023年底,5G网络覆盖60%以上的人口),第一阶段边缘计算设施的部署开始带来更大的效益。除自定义边缘计算的本地应用程序外,还将进一步探索自动驾驶、体育赛事和游戏等公共应用,如:边缘计算基础设施部署在区域或城市,靠近基站或汇聚基站。这一阶段边缘计算应用程序的成本较高,因为在分散计算负载的可用租户较少的情况下运行大量微型数据中心。
第3波:成为主流。
中国5G的人口覆盖率到2025年底将达到70%。5G技术的成熟,5G设备成本的降低,移动行业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将促进边缘计算应用规模的扩大。由于5G基站数量的增加,边缘计算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并将越来越多地用于公共边缘计算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