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新基建”层面的指导下,智慧社区的建设将得到重视并被提上议事日程。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基建”中不可缺少的建设环节。智慧社区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新战略,也是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模式。
物业服务行业要实现人工智慧落地,需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一是千万级的数据量,二是强大的运算能力,三是清晰的业务场景,最后需要物联网和物联设备的支持。过去AI+物业服务在落地的思路中,往往会堆砌大量物联网设备,存在高投入、慢回报、缺乏全局规划等“老大难”问题。然而市场上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拼凑而成,不仅缺少相关规范,系统体验性差,而且软硬件投入巨大,影响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普及。与此同时,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社区服务提供商经常遇到软硬件系统和设备分散、社区智慧化建设碎片化、成本高、数据价值挖掘和业务应用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智慧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业内人士表示,社区智慧化已经成为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目前我国共有16.44万个社区,近8亿的城镇人口,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地产进入了白银时代,除了地段、位置、配套设施等因素外,社区的服务智慧化、人性化,也悄然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换句话说,“智慧社区”的加持,可以提升房产的增值。
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智慧社区越来越成为华丽的“包装”,落到实处、形成体系,并不多见。一般来说,真正的智慧社区,应该完成“硬件+软件+平台+服务”四大基本环节。技术能力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但目前大部分相关软硬件产品,还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集成分析,从而限制了各种智慧产品的协同发展,服务和运营场景的覆盖过于单一。这就是说,智慧设备是各自为战,尚未真正形成系统。假设仅将硬件堆叠,那么只能实现“单件”智慧,体验感比较割裂。因此,一种默契度十足、紧密感强的系统尤其重要,它能快速统筹,感知用户的需要,知冷知热,成为居住者生活中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