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42
智能包装满足了人们对食品质量的深层次需求、安全方面,为传统包装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智能包装用于海鲜类、肉类等产品的报道已经很常见,但是智能包装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还需要时间,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成本问题。智能包装设备及材料的成本约占智能包装成本的50%~100%,远远超过常规包装,导致智能包装成本偏高。同时,一些智能包装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承担额外的设备费用,导致消费者和零售商对智能包装的接受度不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智能包装的市场推广。
2)监测的可靠性。食品腐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始加工、包装工艺),研究中主要通过单因素(如温度、湿度)的监测值来预测食品的质量状况,监测结果与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此外,智能包装模型中使用的数据与真实包装结果之间的关联性也受到了影响。
3)安全。一些智能包装将直接与食品接触,使用的材料和分解产品可能存在毒性迁移问题,这将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在中国,仍然缺乏测试方法和模型来评估智能包装材料的毒性和迁移。
4)立法问题。欧盟在2004年和2009年分别发布了关于食品接触活动和智能材料和物品的新规定。为了确保智能包装流通和测试的安全性,中国还没有权威的立法。
智能包装的实时监控功能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低成本化。例如,使用印刷电子技术、喷墨打印和3D打印技术制作低成本的无芯片RFID。
2)新材料和新技术。纳米技术可以用于智能包装的研究和开发,如开发微型/纳米传感器,使智能包装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
3)多功能智能包装。多种技术手段的结合可以拓宽智能包装的应用范围,提高其附加值,如传感器技术与RFID技术的结合。活性包装技术与智能包装技术的结合。纳米技术与RFID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