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40
本文对NB-IoT技术的频段的选取、组网方式、基站建设方式、部署区域选取等进行分析,选择适合本地区的部署策略;通过覆盖能力分析、仿真分析,对比不同的NB-IoT网络部署方案,作为后续NB-IoT网络部署的参考。
01、NB-IoT特点
NB-IoT具备4大特点:一是广覆盖,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比现有的网络增益20 dB,覆盖面积扩大100倍;二是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NB-IoT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三是更低功耗,NB-IoT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是更低的模块成本,企业预期的单个接连模块不超过5美元。
NB-IoT技术采用超窄带、重复传输、精简网络协议等设计,以牺牲一定速率、时延、移动性性能,获取面向LWPA物联网的承载能力。另外NB-IoT的200 kHz带宽,易于2G网络腾频和升级支持,同时子载波采用15/3.75 kHz(与LTE子载波相同或1/4),可以独立部署,也可以与LTE共载波部署。NB-IoT初步满足大连接要求,未来还可以进一步升级满足5G需求,成为未来5G的一部分。
02、NB-IoT部署策略选择
2.1 频率的选取
在频点选择上,应优先考虑覆盖需求,积极选用已有的最低频段。另外,NB-IoT的200 kHz带宽,易于2G网络腾频和升级支持,同时子载波采用15/3.75 kHz(与LTE子载波相同或1/4),可以独立部署。
NB-IoT的覆盖能力优于GSM900约20 dB,建议使用GSM900的频点部署NB-IoT网络。
在考虑覆盖需求的同时,需要选取的频点尽可能的规避干扰、满足向FDD演进的需求。
具体频点选取有3种方式:
方案1:与GSM-R紧邻频,易对铁通产生干扰,铁路周边不可采用此频点。
方案2:易被电信CDMA800干扰,随着GSM设备抗阻塞能力提升,及电信新设备入口,该干扰将逐渐弱化。
方案3:GSM900下行五阶互调落入接收频段,高频段受其影响更大,随着天馈老化,互调问题将逐渐凸显。
另外,方案2 在向FDD 演进过程中受限更少。因此从“选取的频点尽可能的规避干扰、满足向FDD 演进的需求”这两方面因素考虑,NB-IoT 频点的选取应选择方案2。
若后续移动FDD Refarming 10 MHz+5 MHz双载波, 剩余4.5 MHz给GSM与NB-IoT,GSM选用S222载频配置,NB-IoT可以支持2~3个200 kHz载波。因此在方案2基础上,建议NB-IoT频点部署建议从934.2-938.7 MHz选取。
2.2 频率组网方式
NB-IoT组网方式主要有3种:Standalone、Guard band、In-band。
方式1,Standalone:与LTE无关或在LTE带宽之外配置载波。
方式2,Guard band:将NB-IoT载波配置置于LTE保护带内。
方式3,In-band:将NB-IoT载波配置于LTE带内。
选用方式1,Standalone进行NB-IoT组网建设,物联网单小区容量更大、更容易减少与已有(或未来)LTE系统建的干扰。
2.3 基站建设方式
升级:基于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新建:新增一套系统和天馈,对新增系统储备新能力,使其支持GSM+NB+FDD或NB+FDD。
对于升级方式,主要采用GSM现有基站升级建设NB-IoT网络。根据现网GSM基站类型,非宽带功放的不能升级、集中式(射频板在机架内)的不适合升级,分布式基站适合升级同时面临后续FDD演进的任务。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了解到,作者进一步指出,因此,升级方式主要带来的的工程量有:新增/ 替换、利旧天馈系统,增加RRU,新增主控板和基带板,部分基站需要增加传输和时钟。
采用升级建设NB-IoT网络的优点是建设速度快,但缺点同样显著:现网大量存量基站不支持NB-IoT直接升级,需要替换升级。
对于新建方式,主要增加工程量与新建一个LTE基站类似,但要考虑到NB-IoT与TDL网络建设间的关系:同厂家可共BBU部署NB-IoT网络。采用新建的方式优点是完全可以不影响已有的GSM网络,可独立进行网络优化和调整。缺点就是投资相对较大。从长远角度考虑,建议新建。
2.4 区域部署策略
方案1,建设普遍的薄网,重点覆盖城市,农村按需确定覆盖区域,按照GSM网覆盖水平进行规模测算,提供相对普遍的接入业务。
方案2,分区域建设,进行大规模企业厂区覆盖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
方案3,分小区建设。表1为区域部署策略对比分析。
NB-IoT网络规划
网络规划应满足覆盖和容量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规划指标。规划指标应包含RSRP、SINR、平均速率、边缘速率等关键指标,但目前还未有统一的标准。NB-IoT单小区可接入5万终端,在业务发展初期,网络容量不是问题,因此本文主要基于覆盖对某地区NB-IoT网络规划进行探讨。
3.1 覆盖能力对比分析
Okumura-Hata模型适用于150-1500 MHz,欧洲研究委员会传播模型小组建议,根据Okumura-Hata模型,利用一些修正项使频率覆盖范围从1500 MHz扩展到2000 MHz(本文中,选择性参考扩展至900 MHz与2600 MHz),覆盖能力计算如下所示:
Pl(dB)=46.3+33.9×lgF-13.82×lgH+(44.9-6.55×lgH)×lgD+C
此外,NB-IoT(900 MHz)与TDDLTE(1900 MHz)相比,NB-IoT不具备TDD制式引入的智能天线技术等关键技术,损失了一定的波束赋形增益等特性。
考虑到NB-IoT(900 MHz)应具备更高的深度覆盖要求(穿透两堵墙或三堵墙)。因此在仿真对比指标上,可以将NB-IoT设置为优于TDD-LTE(1 900 MHz)系统25 dB(最大路损优25 dB、频率相关的路径损耗优11 dB、频率相关的穿透损耗优3 dB、智能天线相关劣4 dB、穿透多堵墙的要求劣10 dB)。
3.2 仿真分析
选取某市区核心城区(密集城区高传损区域)作为本次NB-IoT部署区域,面积约为4 810000平方米,区域内已建设LTE宏基站399处,平均站距373 m,LTE覆盖优良,。
方案1:本区域内选取位置相对理想、站距分布相对均匀的104处基站作为本区域NB-IoT部署方案1,平均站距约为731 m。仿真结果分析显示:NB-IoT连续覆盖水平与LTE覆盖水平相当(考虑到NB-IoT穿透多堵墙的能力,其深度覆盖水平还是要优于LTE的)。为本区域LTE覆盖仿真结果。
方案2 :在方案1的基础上,选取30处基站作为本区域NB-IoT部署方案1,平均站距约为1361 m。仿真结果分析显示:方案2中的NB-IoT满足95%覆盖率的指标要求(覆盖率达96.2%),但覆盖效果与方案1相比差距显著。
3.3 小结
选取某市区核心城区(密集城区高传损区域)作为本次NB-IoT部署区域:
方案1使用现网26%的LTE站址(平均站距731 m),在仿真过程中尽可能的延续了现网LTE网络的公参,实现了LTE同覆盖水平。
方案2使用了现网8%的站址(平均站距1361 m), 在规划仿真过程中需优化基站布局、覆盖方向角及天线下倾角,在多次调整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了95%的覆盖目标。
04
结束语
NB-IoT网络部署将是中国移动未来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下一步网络部署的重点。目前面临建设方式不明确、覆盖指标不明确等各类难题。本文在NB-IoT网络部署初期,简单的认为“网络容量不是问题,主要满足覆盖需求”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的规划方案的覆盖仿真效果,可作为后续NB-IoT网络规划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