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智能化系统的架构是一种烟囱式+盖帽式一体化结构,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烟囱,最底层的设备联网,通过网关和交换机,到达其上端的服务器工作站,再往上一套整合。
这样的结构比较复杂,有很多实现接口。BA涉及的是弱电跟水、暖三界面的要求,适应性相对较低,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已经进行了设计,但智能化和需求有很大的关系,在运行阶段需求一直在变化,这种架构不能适应将来的变化。此外,顶层集成也是意义大于实际,许多集成放在那里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十分困难。从前存在的智能就是为了智能,用这样的架构来建造智能大楼,但是是否真的起作用却是另一回事。
我认为物联网的技术架构有两种可能:一是端-管-云,二是端-边-云结构。
我们所说的端-管-云就是通过硬件终端连接到云服务平台,这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架构,也就是腾讯,华为,阿里非常认同的架构,未来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其存在着平台和管道费用偏高的缺点,通信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使用端-边云来进行超量操作,中间添加了边缘计算设备(网关)。如今在WIFI内部有很多相片存储设备,这台设备一方面解决了通讯管道覆盖能力不足和资费问题,另外还可在边缘设备上实现一些联动场景。为保证数据和隐私的安全性,智能家庭不希望将所有信息都放在云端,边缘计算设备将取代云计算。
至于物联网操作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类似,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不必注意CPU跟内存怎么去通信,界面是怎样的,实际上Windows操作系统屏蔽了人和硬件的界面。与此相对应,在智能建筑中,物联网操作系统屏蔽了人与终端智能设备之间的接口,你只要知道这些设备是干什么用的,设备之间不需要连接和集成。所以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使用APP的开发上,不用像以前那样了解许多底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