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2
智慧乡村解决方案落地可以让乡村建设更加智能化、先进化。
1.落地、策划、设计、跨界融合、突破现有思维。
在中国农村,分布在山川河流中的各个角落,过于零散,呈分布式的形态。这不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智慧乡村解决方案认为,对环境较差、资源缺乏、交通条件差的村庄,进行整合搬迁,应当组织起来,集中高度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几个村庄的资源集中在一处,重点发展多个自然村,联合做中心村。最终提升“农村智慧”。
规划设计,通过“科技+文旅”的手法,跨界融合,打破原有思维的束缚。
智慧乡村解决方案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整理”为基础,以价值链网络、通信网络、物联网、文旅手法,策划、规划设计村庄,将乡村注入:方案定制化、生产规模化、旅居生态化、管理智慧化。
因此,在继承和复兴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艺术原理对乡土元素进行重新审视,形成一种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现代时尚气息的乡村空间,是智慧乡村解决方案中要思考的问题。
不仅要让空间视觉化在表现上有所提升,更应该以表现乡土特色为主,注重反映乡村所体现的历史场所和不同乡村的个性空间,从而展示乡村整体环境。
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原住民的需要,要注意:
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市与农村接合部的一般农村,要纳入城镇的统筹规划;对于有传统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要为保持和传承其文化价值创造条件;对于具有自然山水、田园特色的村庄,要全面保护。
二要突出村民主体。在建设智慧乡村的过程中,村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资金、村民三方应相互配合,注重对其功能的培育和发挥,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要传统的继承与时代的融汇。在挖掘地方特色的同时,与时代融为一体,提升文化自信。
四要保护与发展并重。对乡村风貌保护而言,其前提仍然是改善人居环境,否则,对风貌破坏的驱动力将永远存在。应综合安排乡村建设项目资金,采取智慧乡村解决方案,创新政府支持的组织模式,提高支持效率;改革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注重激发村庄内生改造的动力,共同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五是要加强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规划和设计跨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六要立法保护乡村风貌。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明确了景观风貌的公共属性,以保护其“历史风貌”。对有着灿烂文明的中国来说,对其进行立法保护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