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在各地相继推出,但真正落地的却很少,这也足以看出刷脸智能支付在出行方面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难点。
第一,公共交通领域需要快速支付。车辆刷卡的速度必须保证在毫秒之间,而刷脸智能支付虽达不到这一要求,但仍需要较快的速度,以满足交通快速通行的环境。运输领域不需要金融、政务、海关等领域的高精度认证对比,甚至需要舍弃一定的识别精度才能提高通行速度。为此,上海可充针对公交环境及不同需求,采用实时在线+离线相结合的认证方案,在保证一定识别率的同时,适当提高了人脸比对速度。
第二,公交场区环境特殊,需要人脸识别软件和硬件进行量身定制。日间强光照射、夜间光线暗淡、部分环境网络不完善、高峰时段流量大等,上海可充针对这些环境对人脸识别设备进行了定制化设定,比如红外补光、同画面多人像连续拍摄、80cm有效识别距离等,保证了交通刷脸的完美实现。
最终,公共交通同样需要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刷脸智能支付解决方案采用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持续的抓取和采集比对,结合用户的出行轨迹和使用习惯,将不断自动优化。它既可实现智能学习,又可在算法规则上使用“活体检测”,有效防止纸张、视频、静态照片的采集比对,确保用户资金安全。
也许许多人不会想到QR码智能支付可以发展到今天,深入到普罗大众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即使是2年前,很多人甚至认为QR码智能支付不能在交通领域立足,更不能和传统的交通卡对抗。但是,如今QR码智能支付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在当前人们对人脸支付不太看好5年甚至10年后,能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在交通领域,人脸识别有着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其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支付,它将成为智能安全、征信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基础,更是发展互联网及大数据多应用服务的纽带。
如今的公共场合的视频监控系统大多只有视频采集、事后回顾功能,不能真正做到防控与预警。面部识别是一种身份认证方式,其功能作为智能支付仅仅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