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报告,截至2020年,指纹识别市场增长73.3%,语音识别市场增长100%,虹膜识别市场增长100%,而人脸识别市场增长166.6%,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增幅最大。因此,相对于其它生物识别特征而言,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化发展最为迅速,也是规模效应最大。
人脸识别技术在我国主要应用于智能安防、金融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在安防领域的应用达72%,金融业占20%。但在安防领域中,人员出入口控制系统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主要以人脸门禁、人脸通道、人脸考勤等产品形态为主。
人脸识别所具有的非接触、方便、可扩展等应用优势,使得人脸识别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在人员通行场景的大规模落地应用外,基于人脸的身份认证价值也被进一步发掘。有些特定的场景开始基于人脸展开个性化应用,如街面人脸闯红灯系统、无人超市中人脸通行结算应用等。又如有些政务业务将人脸识别应用于实施“实人制”管理,如退休金的提取、保障性住房实人入住等。总体而言,市场接受人脸识别的程度高于预期。
人脸识别属于技术防范范畴,因此也存在一些漏洞。在产品方面,目前主要有两大安全隐患:一是人员信息隐私泄露,二是防伪。隐私权泄漏属于系统的安全策略漏洞,补齐漏洞的关键在于用户使用数据的方式;而防伪则是验证前端识别终端设备和算法能力的标准,加强人脸防伪建设也是促进人脸识别落地更多应用场景的关键。
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人脸识别产品都有防伪功能,并且有多种防伪方法,如常见的3D结构光、虹膜检测+人脸识别防伪、近红外+可见光防伪等,其技术逻辑都是通过一种技术或多种技术的组合来检测目标对象是否为本人活体。
在这个阶段,人脸识别产品的应用推广,向市场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识别速度快就是好产品。秒级识别只是标准之一,还有最小概率的误识率、安全等级等。人脸识别门禁或通道闸系列产品,需要对未经授权的人进行阻止,在这个场景中,也要考虑是否有其他人从闸口后面进入。
因此,所谓的通行体验主要是将产品与场景相结合,形成独立场景的解决方案,才能让通行体验更顺畅。例如国内人脸识别产品,应用于欧美和非洲地区,识别效果会怎样?情景不同,体验效果也不同。适合高校宿舍管理的人脸识别产品,放置在幼儿园门口,应用效果也会产生差异。虽然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很广,但是场景都是分散的,如何解决场景的碎片化是每个厂商都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大学的情景,里面又包含了许多细分场景:大门口、食堂、宿舍、图书馆、教室、科研楼、重点实验室、体育馆、超市,每一个场景,都是由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完成的。
根据现阶段人脸识别在市场上的应用现状,从安全性、产品形态、应用场景等方面可以预测:3D人脸识别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人脸识别产品更注重场景的结合应用;人脸识别和其它识别技术相结合,弥补人脸识别应用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