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是政府民生工程,所以顶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政策扶持。在2015-2019年5年期间,国家对智慧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别大,发布了10多项政策文件,包括“信息进村入户”、“互联网+”、“农民手机应用培训”、“农业大数据”、“农业信息化”、“数字农业”等。
但我国智慧农业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土地分散,组织分散,人才匮乏。
一是土地不集中。
这里有一些大家必须了解的数据。
但是这些耕地和土地都是通过联产承包经营的,分散在小农手中,难以集中连片,中国的耕地有效面积为18亿亩。
此外,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中98%以上为小农,90%以上的小农从业人员从事农业生产,70%以上的耕地是小农经营的耕地。目前,全国已有2.3亿农户,户均经营面积7.8亩,有2.1亿农户耕地不到10亩,人均三分地,户均仅10亩。
据《参考消息》报道,当前,种粮大户的困扰很多,既有土地难以集中连片,融资困难等老问题,又有服务体系不完善,成本不断攀升挤压效益等新问题。
实际上这也造成了智慧农业使用成本大、资源浪费等客观问题。
二是农业生产分散经营。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但却始终没有突破依赖自然资源、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模式,个体农业生产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
当前,中国农业经营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由此产生了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分析。就是大合作社、大农场,也是“自发”独立发展的。
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导致中国农业经营成本上升,整体效益低下。特别是智慧农业在推广应用后,仍然不能提高整体效益,反而导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三是缺乏人才。
“智慧农业”是一种技术产业,操作人员要懂互联网,懂技术,否则寸步难行。
根据农业和农村部的数据,2016年,中国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包括家庭成员)共1289万名,其中女性609万名,35岁及以下的272万名,35-54岁的751万名,55岁及以上的266万名。
此外,中国8亿多农民平均受教育时间不到7年,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中学及以上学历仅占13%,初中学历为49%,小学学历为38%。
另有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城镇网络普及率为72.7%,农村网络普及率为36.%,城镇网络普及率明显高于农村。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这群人很难普及互联网技术。因此,人才的缺乏,导致智慧农业的推广与落地十分困难与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