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传感器行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对传感器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业互联网发展给智能传感器带来了哪些新挑战?又是怎么相互促进发展的?
工业互联网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具有阶段性。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离不开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传感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就目前的应用而言,传感器主要是为企业收集和分析工业互联网基础数据而开发的,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阶段的不断加深,未来对传感器精度及相关技术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灵敏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
在深入分析工业互联网时代传感器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张建奇指出,传感器将向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低功耗和高精度方向发展。第一,工业互联网时代要求万物互联,这就要求传感器作为数据汇聚感知的成本更低,只有低成本的传感器才能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德国工业4.0之父孔翰宁也指出,要实现工业4.0,低成本的传感器必不可少。第二,在传感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还需要保证传感器的感知精度满足工业场景的要求,保证感知数据的准确性。第三,工业互联网时代对传感器的功耗要求很高,只有保证感知设备的功耗足够低,才能保证在物联网环境下实现感知终端的节能降耗目标。当前,基于生物能、太阳能等能源的传感器终端不断涌现,为传感器在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最终,为了保证工业互联网上的数据安全可靠,越来越多的工业场景对传感器设备的数据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感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面临着高可靠性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给传感技术的安全特性提出了新的课题。
另外,传统的传感器也在加速向智能终端的升级,为构建新型的“端-边-云”结构奠定了基础。张建奇对记者说,随着廉价传感器的大量接入,随之而来的是海量数据。若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数据直接发送到云中,将给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于是,传统的传感器加速了向智能终端的升级,通过边缘端的优化和处理,把可靠、可靠的数据传输到云中。
工业互联网对传感器的采集密度、工作状态、自主可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从采集密度来看,工业生产对数据采集的频率要求高,通量大,全时无损伤。就操作条件而言,与消费者领域的传感器不同,工业界的传感器必须具有耐高温和极寒、耐盐碱和酸碱腐蚀、耐湿气、抗飞沙走石和尘埃、耐剧烈振动和冲击以及耐噪音的能力。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存在着严重的“空洞化”现象,90%的高端工业传感器为国外厂商所垄断,国内厂商大多处于中低端领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以往,数据泄露仅限于一个工厂或一个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全面互联的背景下,数据泄露可能会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导致整个行业经济利益损失。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将给传感器产业带来全方位、深层次和革命性的影响,给我国传感器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资料显示,今年国内工业互联网市场有望增长7%。
在新建工业互联网时,将着重加强工业现场设备的互联网感知能力,加强底层设备关键数据信息采集,提高底层设备神经末梢的感知灵敏度,以推进传感器生产、设计开发、优化迭代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促进传感器产业生态的快速成长,从而推动传感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传感器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使传感器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传感器行业存在着“小、散、乱、弱”的问题。利用这个机会,我国传感器企业可以抓住市场机遇,提升企业实力,扩大产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