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管理,是物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人群聚集的场所对安全的控制更加严格。特别是商务办公大楼,一天能容纳上万甚至十几万人,团队结构复杂,来访者经常出入频繁。这么大的人流量,是物业方安全保卫能力的一大考验。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许多大厦都采用了智能系统进行安全管理。这类系统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升级,为各大写字楼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但是,随着管理的不断深入,安全智能系统的管理效果呈现出两极化趋势:
首先,一些写字楼发现,其所使用的每个出入口系统都形成一道闭合的关卡,系统间无法传递,整个建筑物成为一座“信息孤岛”,管理程序更加复杂。
但另一方面,能真正称得上“智慧大厦”的办公大楼已不再注重单一产品的功能,与深谙数据联动的智能服务商合作,选择了整体的出入口管理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逢山开路,一路通达”的高端体验。
如今,办公建筑同质化、安全体系同质化严重,这种“一路通”的服务体验又有何特点,能让写字楼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它采用“一卡通”的方式来实现安全管理的核心——“管”和“防”。
管理——入口场景全覆盖。
“管”,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义,是指保护范围内所有人、物的安全。对于较高端的办公楼,出入口处越多,进出场景也就越复杂,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一路通”?它先要对门禁进行高效方便的管理升级。
按照建筑物功能的特点,办公楼的门禁分为一般门禁和空间门禁。
化繁为简的普通门禁
普通门禁是指大门、闸口、企业大门等的进出管理。
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门禁系统可以分为卡片、生物识别(指纹、人脸)、QR码等,各种识别媒体都有各自的优势。所以,在一般的门禁管理中,办公大楼可以根据要求或偏好自己选择合适的方式。
而且不管是哪种介质,实现了数据联动的门禁系统,在使用中可以化繁为简,将多道门禁钥匙整合成一个“钥匙”,真正达到一卡通。
与以往只能在局域网下授权的方式相比,高效的智能门禁可以随时随地对用户身份进行授权认证,并将正式用户与临时用户的数据一起记录。
智能化、高效率预约。
门禁是办公大楼特有的会议室、会所的预定和使用管理,是办公场所运营管理中常见的场景,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混乱,难以发挥空间的最大利用。其原因是空间管理信息不透明,空间预约过程无标准。为了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其核心是赋予其智能预约功能。
智能门禁系统,使空间管理信息清晰、透明,企业用户可以在线一键式进行空间预约、门禁授权和收费,以及支持邀请与会者。参加者接受邀请后,可以使用相同的“钥匙”,在会议时段进入会议室。通过“一卡通”管理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管理的低效率和混乱。
防患于未然,完全由大楼人控制。
防灾,就是安全管理不仅要保证区域内个人财产的安全,而且要保证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出入管制实现了一路通畅,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一路通”呢?所以,“防患于未然”体现在对建筑人流的监控上。
大楼里的人分为正式使用者和来访者两类。正规用户是企业的雇员,是日常进出的固定群体,具有进出门的权限。有了门禁数据记录,可以同时完成对企业员工的出勤、在岗管理。
其中来访者分为临时来访者和邀请来访者两类,是临时流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是安全防控中的重点监控人群。
但是直到现在,大多数办公楼的访客管理仍处于低效阶段。例如,广州CBD甲级写字楼就有九成以上的写字楼要客人出示身份证,输入资料后,方可获得通行许可。注册身份证信息是跟踪安全的有效方法,但其管理漏洞也很明显——获取信息不能证实真伪。其原因是邀请双方不能实现直接联系,物业管理者作为第三方难以辨别真假信息。
并且智能访问系统,实现了在线支持用户的独立邀请访问、临时访问登记等功能,系统并实时统计出出入记录。通过这一模式的管理,物业管理人员便可以在后台实现对所有流动人员的实时管理,形成了来可查、可追、可问责的安全闭环。
通过对区域内的人流分布进行全面控制,出入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合,全面掌握区域的人流分布,满足更多管理场景的应用。
而成熟的智能运营者更注重系统数据融合贯通。爱物管以数据为核心,提供一整套出入口管理解决方案,利用“一卡通”模式,为用户建立高效的出入口管理流程。系统数据由人进入建筑物大门,通过建筑物内各系统数据的实时记录,通过建筑物内各系统数据的智能分析,分析人与人、人与空间的交互数据,打破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壁垒,打破管理人员与场景之间的壁垒。数据透明、可视化,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看到管理区域内的各种数据,第一时间发出决策指令,让业务达到“零时差”。
一座真正的智慧建筑,它所应用的所有智能系统必然相互关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整合,使楼宇运营更“智慧”,最终实现运营效率提升,人力成本降低等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