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07
随著5G逐步落地,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逐渐成熟,需求侧相关应用场景逐步发展,物联网产业链进入发展黄金期,并逐步体现出规模效应。
对物联网行业的展望。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意思是“万物相联的互联网”。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器和其他信息传感器设备将物品与因特网相连,按照约定协议,进行信息交换与通讯,实现对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
其发展可分为萌芽期、初步发展阶段和高速发展阶段。
雏形(1991-2004):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于1991年提出物联网概念。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他的著作《未来之路》中提出了物物互连的概念,但当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一九九九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物联网的定义,将物联网定义为:利用RFID、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使所有物品与因特网相连接,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此后,对物联网的关注度逐步提高。
在2003年,美国科技评论把感测网络技术列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十大科技之一。2004年,术语“物联网”开始出现在各种书名中,并在媒体中流传。
发展初期(2005-2008):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05年11月17日发表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该报告指出,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无线通讯时代正在到来,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能通过互联网主动地交换信息。RFID(RFID)、传感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标志着物联网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初期,物联网的概念也越来越深入。
最早的iPhone于2007年问世,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与全球网络设备交互的新方法。首届物联网国际会议在瑞士苏黎世召开。
高速度发展(2009-到现在):2009年1月,美国政府承认新能源与物联网是美国的国策。欧盟执行委员会在2009年6月发布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物联网管理,推动产业发展。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8月在无锡考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市率先成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启动了物联网产业的战略部署。欧洲、中国、美国在物联网行业的部署计划标志着物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据中国工业信息网预测,2019年全球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已达107亿部,并预计2025年物联网接入数量将达到251亿部,增长率保持12%以上。从市场规模来看,statist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248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美元,复合增长44.59%。
中国的物联网市场,得益于政策和技术的支持。据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1.66万亿元,2022年将达2.12万亿元。
将物联网划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知觉层是物联网的底层,其主要功能是收集数据,并通过芯片、模块/终端和感知设备等工具来获取现实世界的信息。传输层是物联网的管道,主要负责数据的传输,把感知层所收集识别的信息进一步传送到平台层。
目前采用的是无线传输方式,无线传输可分为远距离传输和近距离传输。在物联网系统中,平台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处理和分析,主要是对感知层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PaaS平台、AI平台以及其它功能平台。在物联网的上层,应用层主要以解决特定垂直领域的工业问题为基础的平台层数据,包括消费驱动应用、产业驱动应用和政策驱动应用。现在,物联网已经被实际应用于家庭、公共服务、农业、物流、服务、工业、医疗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各层次参与者和产品组成了物联网产业链。感知层的主要参与者是传感器制造商、芯片制造商以及终端与模块制造商,其产品主要包括传感器、系统级芯片、传感器芯片和通讯模块等底层部件;参与网络层的参与者是通信服务供应商,我们提供一种通信网络,其中通信网络可分为蜂窝通信网络和非蜂窝网络;平台层的参与者为各种类型的平台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分为物联网云平台和操作系统,应用层包括智能硬件和应用服务,根据所面对的对象可分为2C和2B,智能硬件包括智能硬件和应用服务。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划分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