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41
几九寒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不时停下来“翻井盖”的燃气管道工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北京的地下燃气管道两万多公里,为每一个家庭送去寒冬的温暖。
农民工,是这份温暖的“守护者”。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台“扫描仪”,轻松地“穿透”表面,观察管道状况,提高巡线效率。
“之前,我们巡线时只能打开井盖,看一看就知道了。如今,使用智能管网设备,不必打开井盖,站在地上,手持‘扫描仪’,就可以‘扫描’地下管线是否移动、变形。”正巡线的张师傅高兴地说。
管道埋在地下,工人们很难记住管道的走向,即使是多年从业的老师傅,也要牢记在心。当城市建设加速时,“第三方破坏”成为事故的主要来源。如何能准确的找到管道呢?这一问题曾经使巡线工人感到头痛。
从前的大脑,现在的计算机。目前市面已推出了一台智能井盖及管道“扫描仪”。手持仪器的巡线工人,可方便地观察管线情况,维护效率大大提高。
科学工作者并不满足于此。“能否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从智能管网设备入手,形成立体一体的一体化平台?怀着这种想法,科研人员开始攻关。最后,他们成功地建造了一个三维一体的智能管网平台,用来监测管道状况。管线是不是移动、有没有沉降,一目了然。
之前,巡线工人的巡线是平均用力,一个人10公里。通过网格化管理,把各个地区划分为高、普通区、相对安全区,按照分级梳理,大大提高了巡线效率。一旦发生管道事故,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定位,将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次生灾害。”203所一项目负责人说。
据悉,许多“大”航天技术正被用于造福人民。智能管网就是其中的一种,航天科工集团还开发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为电网、石油、石化、水务、燃气、热力、铁路、路灯等行业提供关键产品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