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智能支付不间断脱媒,为何不能取代二维码支付“大一统”?
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刷脸智能支付设备出现在商场超市和便利店。但是自从疫情爆发以来,由于这一技术对线下商超的营业额产生了巨大影响,刷脸智能支付终端的交易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这个曾经被期许为“第三次革命”的技术突然踩下急刹车。
在巨头下面,盘踞着一大批刷脸智能支付服务商和代理商。他们相信巨头开放的产业生态,让他们互惠互利,但不少代理商把设备铺出来,拿不到补贴和返款,微不足道的局面持续了大半年。
只有真正的服务商,才能赚钱,但是他们需要建立技术、渠道、售后等团队。进入门槛相对较高。
若要成为一个服务提供商,需要有一套自研的服务系统软件和针对商户的智能支付系统,才能符合资格申请服务商的名额,才能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行业合作伙伴,也有资格在终端设备上接入刷脸智能支付模块,并享有官方给予的政策返利,利润相对可观。
刷脸智能支付的独特之处在于,“持续脱媒”使支付效率得以提高。对用户而言,再也不用掏手机、钱包、银行卡,无接触是其方便体现。
首先将人脸识别逐步推广到用户。接着,刷脸代替指纹,成为手机的标配。
比起刷脸消费的线上场景,线下场景不仅非常复杂,而且相当考验技术和产品实力。例如在网上,系统只是判断用户的面部特征是否一致。并且在线下场景中,系统算法需要逐个比对人脸,以确定付款人的真实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