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缘计算动态测量用户面如Gn、Gi、N3和N6接口的体流状态,如时延,决定哪些流需要进行TCP优化,哪些流不需要TCP优化,不需要TCP优化直接旁路(Bypass)。
根据RTT(RoundTripTime)优化决策前提,设置阈值:
门限A=(N3RTT)/(N6RTT),阈值B=N6RTT,具体的值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定义。
当媒体流建立TCP连接期间,如果测量出的最大(N3RTT)/(N6RTT)>阈值A且测量出的N6RTT值<阈值B,则此媒体流需要进行优化,其他情况不需要优化,直接旁路(Bypass)。
(2)边缘计算根据测量信息来决策优化参数,包括:初始阻塞窗口、慢启动门限等,以提高数据传输启动阶段的传输效率,使网络带宽利用率最大化。
在边缘计算TCP流第一次用TCPO优化时,拥塞避免阈值(CongestionAvoidanceThreshold)、拥塞窗口大小(CongestionWindowSize)等初始参数基于一个手动预定义的初始表,如图4所示:
(3) 边缘计算通过TCP拥塞控制算法来满足不同的业务场景需求,例如:基于丢包、High-Speed、CUBIC等的拥塞控制算法;基于带宽估计的Westwood、时延&带宽混合拥塞控制算法FAST等;通过TCP优化算法得到明显的优化效果。基于100Mbit/s、100ms的丢包率和有效带宽,只要有万分之一的丢包率,标准TCP只剩下30%,千分之一的丢包率还剩下10%;当丢包率达到10%时,几乎卡住了。但TCP优化算法在丢包率低于5%的情况下带宽损失很小,丢包率为75%时仍然是75%。
缓冲区大小与延迟之间的关系:标准TCP倾向于填充缓冲区,但是缓冲区越大,延迟越大。这种延迟可能会超过操作系统连接建立的超时时间,当用户的网络访问变慢时,从而导致连接失败。使用TCP优化算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因为缓冲区大小对延迟影响很小,从而大大降低了连接失败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