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已经成为了访问因特网应用的重要身份ID,如:刷脸登录、刷脸贷款、刷脸支付等,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
一、人脸识别是什么。
人脸识别是一种身份认证服务,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采集用户的人脸特征,并与公安网纹照等权威数据源进行比对,判断当前的身份证件持有者是否为真实身份,因此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上载文件-->活检-->人证比对。
而活体检测技术,在人脸识别时,会要求使用者做眨眼、点头、张嘴等动作,防止静态图像被破解。
二、人脸识别有哪些风险?
市场上不乏专门贩卖公民身份证、动态认证视频的黑产,这类信息不仅包括身份证正反面,还有手持式侧拍,更甚者还有抬头点头、左转右转、读文字等。最为令人担心的是,上述环节黑产人员均可自动生成,成本颇低。
而且人脸识别一旦被破解,意味着只要能获取你的身份证和静态人脸信息,其他人就可以登录并操作你的账户,轻松地转移你手中的账户余额,甚至还可以将你的账户作为洗钱渠道。
三、威胁人脸认证的技术有哪些。
经过对数家人脸识别SDK产品的调查,发现一些应用程序不能分辨人像另一端是一个移动的3D图像,另一些则通过hook技术来替换对比图片,更有可能通过篡改通讯数据来绕过人脸识别,并对目前威胁人脸的各种技术做了总结。
风险一,注入应用绕过活体验证篡改了程序的注入应用,绕过了活体检测法,用一张静态照片就能识别人脸。
同时也可以通过查看当前APP的数据结构,修改入参字典,篡改已完成的活体检测图像,从而达到任何一位完成活体检测都能通过的效果,这样只要拿到被攻击者的照片就能通过静态人脸识别,然后自己眨眼抬头来破解活体检测。
风险二,视频攻击绕过活体检测通过制作动图软件来"蒙混过关",操作简单,例如只需安装一个Photospeak软件,然后在朋友圈、个人空间等地方找到对方的正面照片,输入软件后,即可让对方开口说话,即可模拟验证所需的动作。
风险三,3D建模,完成摇头等高难度动作,绕过活体检测。
三维人脸模型,以及关于发型的重要性。
利用3D建模,构造人脸模型破解方法。从网上下载的软件,参考明星照片中的人脸特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生成相应的3D造型,人脸检测软件对比表明,在短时间内制作出的模型与原照片的相似度分别达到73.17%和86.71%,可用于破解普通人脸识别。
风险四,面模攻击绕过云检测。
因为3D模型可以成功地绕过人脸识别,用3D打印是可能的,但是这一点很考验打印机的材料和精细程度。
风险五,利用界面保护不当及各种奇葩设计缺陷。
有些APP在使用上传人脸图像时,没有签名,导致图片可以被工具截取并篡改,可以通过重放数据报文的方式实施破解。
人脸识别的成功与否,是由返回文中的一个阈值决定的,它相当于考试中的“及格分数”,如果人脸匹配超过此阈值,则可通过该APP,但不幸的是,APP并未对该返回文加上签名,导致报纸可能被篡改,从而破解了人脸识别。
风险六,简化的人脸检测流程验证操作简便,尝试无限次,检测动作顺序不变等,都会让黑产有机可乘:一张身份证如何攻破人脸识别技术。
四、对风控人员的启示。
一般的APP开发者不会自行开发人脸识别技术,而是通过第三方API接口或SDK组件实现人脸识别功能,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被破解的可能。
身为企业风控人员,在重视自身产品安全技术的同时,三方技术使用也要严格控制,接入前要多了解,多做接入测试,接入后也要定期检视使用效果,是否存在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