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1
●建设智能高速公路。以济青中线高速公路建设为依托,以全天候通行、全路段感知、全过程控制为突破点,充分利用现有OBU卡、龙门作为建设目标架、ETC系统等设备设施,加强交通运输大数据开发应用,建设感知系统、决策系统、管理服务系统,促进高速公路车路协调、信息交互、数据共享,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运行、服务智能化水平。
●建设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重点关注道路协同与自动驾驶、交通运输一体化、智能建设、道路安全与应急保障、高速自由行驶等领域的关键设备和技术研发,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中原址保留的26公里高速公路,推进自动驾驶与道路协同测试基地建设。推动自动驾驶、道路协同、交通安全等推广应用,推动智能高速公路产业化发展。
●开展智能高速公路重大科技研究与应用。围绕道路协同关键技术、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与安全运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层次、分类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工业应用与示范推广等全链创新设计。包括高速公路智能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管理关键技术、车辆身份自动识别、多源感知与数据融合、多功能车路实时通信与互动、多场景状态推广与综合评价、车辆运行状态智能感知、实时监控、驾驶行为风险评价、分级与预警、重点车辆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车辆运行风险监控预警与自动报警设备、信息发布模块化智能设备、车辆精确监控与主动预警系统的研发。探索两客一危车辆数据互联与高风险暗风险场景下车辆风险主动防控应用示范。
预期效果:
经过1-2年的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路协同关键及配套设备,形成了可复制、可工程落地的原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综合解决方案。
通过2-3年的智能高速技术集成研究和应用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智能水平高、竞争力强、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系列设备。车辆身份自动识别率白天不低于98%,夜间不低于95%,运行风险评估准确率不低于95%,预警报警效率不低于90%,形成基于车辆协同的运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制定基于车辆协同的高速公路智能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相关标准草案。两客一危车辆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定位响应时间达到秒级,轨迹识别率不低于90%;预警虚拟报警率不超过2%,泄漏率不超过1%;监控预警和自动报警设备的监控预警功能不少于5种,自动报警模式不少于2种,自动报警车辆侧倾范围不少于5°,报警响应时间不少于5秒,启动视频上传响应时间不少于5秒,启动视频上传响应时间不少于10%,车辆事故发生率不少于10%,车辆发生事故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