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38
一、定义
在国际学界,科学中心于2009年首次提出了体现智慧城市的6个维度:成长经济、便利移动、舒适环境、智慧人民、安全生活、公正管理。
在中国,狭义上,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发展。广义上,智慧城市利用人们的智慧,尽可能优化配置城市的各种核心资源、管理和发展,即利用各种技术和创新工具,打通和整合城市系统和服务,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
总的来说,智能城市是物理系统、数字系统和人文系统在建筑环境中的有效集成。功能体系包括社会管理、市民服务和产业经济三大类,具体包括市政、能源、政务、交通、卫生、制造和物流等多种智能应用。
二、技术体系结构。
(1)智能感知层:城市交通设施、电力设施、地下管网、住宅建筑等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各种识别技术识别,然后通过智能芯片、传感器、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物体信息采集,感知城市运行状态。
(2)基础网络层:由高速、广泛、高可靠的有线光纤网络和无线网络组成的城市智能互联基础网络层。
(3)数据处理层:城市各业务系统在城市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和知识,包括城市空间、人口、发展、经济、文化等经济运营数据、交通、公共事业、电力、医疗等行业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4)智能城市应用层:各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信息系统,包括交通、医疗、电力、政务、市政、公共事业、环境保护等。这些信息系统基于城市动态感知数据,结合城市基础设施静态数据和跨部门、跨行业数据共享,通过智能算法分析,有效实现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
(5)集中智能调度层:智能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是对城市各种资源的整合共享,打破部门和行业的孤岛运营和调度,实现跨功能、跨业务的联动。将各个部门和行业的数据集中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一旦城市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便于集中指挥调度。并且可以通过智能交通设施和智能基础设施的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和控制相应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