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我国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思路,有效地降低了养老服务的难度,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益和服务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在政策上推动了智慧养老的发展,但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使用能力来看,很多智慧养老产品并不具有智慧性。比如可穿戴场景,站在成年人,年轻人的角度来设计是不错的,但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所以老年人不喜欢穿戴设备。
智慧养老应该真正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做到技术精湛,功能适用老年人。同时,要将智慧养老纳入养老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的高效、快速等优势,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健康养老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大众服务消费成本。
在总结第一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的支持下,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与优化配置,推动养老服务的升级,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当前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四大痛点
第一,服务体系不完善,养老服务应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
第二,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明确,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即:市级统筹不足,监管不力,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定位不清,街道养老服务管理中心与养老驿站功能交叉,政府干预市场,市场代行了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四级制度之间缺乏衔接。
第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还不明确,政府不能兼收并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调动社会力量方面存在不足。
第四,智慧养老尚未落地,目前我国相关法规,即《2017-2020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在2017年出台。目前智能养老技术虽不多,但实际应用仍不多,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智慧养老的难点:
因特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养老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契机。智慧养老将突破传统养老在居家照料、出行、安全保障、健康管理、精神关怀五大方面的难点。比如,在家里照看老人的费用比较高,但在采用智慧养老后,部分老人可以用智慧养老替代照看,无人驾驶和智能辅助在未来实现后,老年人出行会更方便,因为未来独居是大趋势,智慧养老VR技术、远程陪伴等,将成为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