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农民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工作?畅想一下农民们起床后来到操纵室,用手指微调今天的环境数据,修改农机参数,然后按下启动键。过了一会儿,一头科技感十足的银色“铁牛”缓缓驶向农田,沿着预先设定的路线进入田间播种,喷洒杀虫剂。农夫坐在家里,双手捧着一杯咖啡,不时地抬眼看着监控屏幕…
智慧农业时代已经到来
以“农机智造,发展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江苏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于4月14-16日在南京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农机企业参加了展会,未来农业将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进入展览馆后,红色字幕《没有农机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滚动播放。前不久,在未来农业体验中心展区,无人农场、现代果蔬园、智慧猪场、数字化渔业四大未来农业生产“样板间”吸引了不少参展商前来“打卡”,其中,几头粉嫩的小猪模型和自动喂食设备被摆在面前。
每头小猪出生后都有一张身份证,通过各种传感器自动采集猪的体形、体温、叫声、行为等数据,还可以提前设定猪的饲养曲线,实现自动下料。以前我们用眼睛分析猪的行为,现在用大数据分析,饲养员通过数据系统对出游异常的猪进行筛选,更加真实、准确。例如猪体温异常升高就会进行疫情提醒,技术人员就能提前预防治疗,有效提高猪的存活率。
往左走几步,可以看到树上一串串成熟的小西红柿,是由一个机敏的机器人摘下的。这种景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田野里。
机器人一天工作24小时,就相当于10个人的工作量。打药、巡检、收货、运输,这些机器人都能胜任,也能完成高频率、高强度的田间管理环节。采摘机器人可以利用视觉技术发现果实,根据果实成熟度和形态学等级,判断如何采摘。巡逻机器人就像是一名“侦察员”,通过对历年的信息比对,收集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阳光照射程度等信息。种植机器人将根据巡检机器人的判断对药物进行预排,实现全流程“无人”作业。
又是一个种植设备展区,一个“加厚版”无人机吸引着记者的目光。该无人机主要用于喷洒杀虫剂,与第一代相比,具有从四翼到六翼,喷射范围扩大,体积从10升到22升等特点,解决了农户在使用过程中因频繁加水加药更换电池的问题,节约了时间。
不远的地方,地上一台红色水果和蔬菜茶园区的遥控多功能管理机具备了多种“本领”,通过更换机具,它可以完成耕地、施肥、修剪、收割等田间管理作业,而员工只需坐在电脑前,点击屏幕或操作手柄,就能轻松地完成各项工作。
随着现代农业由1.0时代向4.0时代的升级,我国农业面临着“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重大问题,而智慧农业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大幅提高。江苏作为农业机械大省,在“十四五”计划中需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通过智能技术提高人对农业系统的综合控制能力,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实现五大功能,即:信息感知、量化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它需要生物技术、智能农机、信息技术三大技术的支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无人驾驶”是“无人农场”的支撑技术,是未来农业机械发展的趋势。
据悉,目前无人农场、现代化果蔬园、智慧猪场、数字渔业等,都已在农业生产中正式投入示范基地使用。但是,目前一些蔬菜种植存在机器不可用、现有机器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更多的情况是许多人认为购买机器不划算。无机可用,无机可用,有机难于使用,这种“三机共存”可能是一个长期的现象。
智能化农业机械优化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但国内农田宜机化程度普遍不高,山区丘陵多,种植模式多样。这对AI(人工智能)能力的复制是不利的,并降低了智能的规模效能。
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小组的作用,共同探讨形成合力;统筹推进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加强关键技术装备的多学科联合攻关,重点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装备问题;制定完善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健全蔬菜机械购置财政补贴制度,实现优质优价,才能尽快实现省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农业。